未来商业零售空间会越来越「轻」吗?

  新闻资讯     |      2023-12-13 07:34

  11月29日,由Hi设计与杜塞尔多夫展览(上海)有限公司(China in-store展会主办方)联合主办,国内20多家设计与品牌机构共同参与呈现的《限制与可能-商业空间轻量化建造的灵感与线索》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展。

  当天下午,《限制与可能-商业空间轻量化建造的灵感与线索》同题论坛也举行。本次论坛邀请了本次展览空间设计师、未来以北联合创始人罗霜华;裸筑更新建筑事务所创始人柏振琦;设制场创始人冯炳莨;已知建筑主持建筑师刘泉泉;mostore创始人李泓臻;以及Hi设计创始人柏伟宁六位分享嘉宾参与了本次的话题分享和讨论。大家通过具体项目的实践,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对商业空间轻量化的理解。未来商业零售空间会越来越「轻」吗?不妨看看各位嘉宾的分享摘要——

  面对逐渐加剧的竞争格局,不确定性增多,品牌和空间的运营者需要更快、更灵活,以应对这种变化。所以,商业空间轻量化的本质,它是满足效率提升与应对变化的一种需求和策略,这种需求伴随着实体空间价值的变化会变得越来越被需要。

  我们在一些热门的商业项目里也能够看到和感受到这种趋势。比如,商业空间体量的变轻,2平米的咖啡店是manner这个品牌起步的最小单元。流动的地摊文化开始重新回归街头和社区,业态的复合与商业街区的碎片化招商,策展型商业与灰空间的增加……

  我们可以在很多项目背后,看到模数化与空间插件的概念,看到用户参与感与自由编辑的需要,看到社交零售与内容多样性,多元业态与边界消融,商业空间格局的解放与自由,快闪市集与流动的商业,长效、循环与可持续,弹性、变化与不被定义,嵌入式商业,买手式百货,城市与商业更新等等,这些热门的商业概念和空间运营诉求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核心的概念,就是变化与不确定性,而轻量化的方式可以成为解决这种诉求的一种可能。

  所以,轻量化可能存在一个误区就是,轻量化是低廉的,这可不一定。它的本质还是一种满足效率提升与应对变化的解题方式。

  我理解的商业空间的“轻”可能分几类,第一个是商业概念上的轻。例如我们做的多抓鱼二手循环书店,一个做二手书的商店,他们虽然也售卖,但是主要业务基本都在线上,线下这家店更多的功能是展示作用。

  我理解的第二个轻,是商业业态上的一种轻。比如嵌入式的商业。我们之前做的两杯两杯咖啡,这个店就刚好是嵌入在了一个酒店的一个角落里边,整个店只有 10 平米。但两杯两杯的特点就是它会嵌入到很多新兴的商业体里面,所以它整个的运营都是一种轻量化的。

  第三个就是商业空间设计上的轻,比如使用一些轻型材料、可移动的材料、可编辑的材料。例如我们这次的展览,因为只有两天的搭建时间,面积有400㎡,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就在想怎么能尽快的搭建,就想用模块化,但是又不想太有秩序,所以就想到将有些地方掏空,产生一种街区的穿梭感,然后每一个参展的机构或者设计师,就像这个街区里的每一个商家。

  我觉得,轻,归根结底是大家要拥抱变化,不管重还是轻,其实最重要的是怎么讲这个变化。我们事务所,在一些品牌、商业还有建筑领域,一直在做一些探索,怎么把建筑物、室内,通过一个产品的形式去把它,做一个变化的表达。

  变化本身是为什么要设计师来做变化,最重要的是在于一种系统化的思考,它是一种底层的变化逻辑的输出。在这个非常不确定、非常卷的时代,可能连业主都不知道我要干什么的时候,他就找了设计师,然后设计师也不知道要给你干嘛,那我给你先变着,先给你留白,其实最终那个点它会落到怎么让这个空间更好的留白上面。包括为什么要有模块化这件事儿。我觉得讲轻、讲变化,最终服务的是可能性,服务的是留白。

  其实在轻的背后、变化的背后我们讲的更多的是一个系统,整个店铺的系统语言的思考,整个系统化的表达,这个可能是我们项目的一个特点,也是代表我们对整个完成度完整性的一个思考。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裸筑的项目,其实是有一条线的,这个项目能看到那个项目的影子,那个项目看到那个项目影子。很多人会问我你这个风格是怎么形成的?我说风格其实就是对某一件事情长期的价值观的统一,它就成风格了。

  虽然说可编辑家具是我们自己提出来的一个词,但是我们本意其实并不是在一种家具上,而是在一种生活基础设施,我们可以通过一种什么样子的生活基础设施来进行自己的创造跟表达。

  可编辑家具的一个定义里面,它是处在有点像你给手机安装一个 APP 这个事情,你不需要去设计那个手机,但是你可以去更换里面的壁纸,你可以去更换里面的铃声,并且你还可以去嫁接很多其他的你想要的一些插件。所以可编辑家具的定义非常简单,就是可以自行编辑和自定义的家具。可编辑家具我相信未来绝对不是设制厂一家在做的一个事情,它一定会成为一个趋势。我们所有的室内设计师、建筑师其实都有能力去做家具,因为无非就是从一个米级变成一个毫米级的事情。

  相比传统的模块化家具,可编辑家具,它更像是一种你需要的时候你再去慢慢去进行的一个操作,因为它的颗粒度很小,并且它可以支持你去做这些重复的编辑操作,以及你如何定义它?就像你玩游戏你也不需要成为程序员。所以你玩这个家具或者玩具的时候,你也不一定非得自己是一个设计师。

  在思考轻量的这个议题当中,我们到底在做些什么,可编辑到底给这个社会带来一些什么样的价值。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我们能急切地感受到那种变化,以前的品牌空间是用来卖货的,而不是用来呈现自己的价值。但现在的品牌空间 2.0 版本的是一个立体的广告。但大家有没有思考过 3.0 的品牌空间或者一个居家空间应该是什么?其实就是他的麦克风。

  大家都在讲轻量化,我相信每一个具体的项目背后是有自己的原因的,对于设计师来说,这个背后的原因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叉书店是一个艺术书店。所以它并不是一个像阅览室一样的书店,而是一个以策展型为主的艺术书店。所以我理解的业主意图,是要通过办展览的形式,让大家来看。所以它并不是一个像常规书店那样堆满了书架的模式,它需要有很重要的展陈效果,同时业主也希望这个展陈空间可变。

  另外一个因为平行所作为一个艺术机构,他们的办公地有可能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们针对这个空间,除了地台,是为了弥补这个空间的高差做了一个硬装,其余全都是可移动,可以很轻松拆卸的家具和一些装置,包括入口门头也是。

  基于上述的两点,我们就提出了纸张这样一个概念和折纸的手法。纸这个东西,它本身作为一个物质,它是一个很有趣的、很轻质的材料。关于这个纸如何落地,其实我们费了一番心思。我们尝试一些新的东西,用杜邦纸来呈现。

  第二个理念就是关于模块化和预制化,这个好处就是,首先它极大的缩短了现场施工的周期,我在工厂预制好之后,现场可以很快的加工好。同时对于平行所这个文化空间来说,因为他们楼上在办公,周围也都是办公,我们必须相对安静和相对无尘的完成这个项目。

  最后关于可持续建造,我自己感觉从设计理念、模块化,场地的多功能、材料的选择,它都是一个可持续的设计。

  我们是一个移动商店的概念,朋友们都叫我圈,车圈的圈,朋友开玩笑说我们是家车企。我们第一件产品是受朋友委托为他们的面包店做了一架面包车。在做这个车的时候,就有一种感觉是,某种 DNA 动了,然后具体这个 DNA 是什么呢?一开始不太清楚,后面我们又合作了OATLY,又回忆了一下刚刚说的这个DNA 是什么,直到看到了这张图片。

  这是北宋时期苏汉臣的《货郎图》。独轮车是它的商业道具,在特别有限的空间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东西。还有卖冰水的,可以理解成是古代的手冲咖啡摊。还有卖宠物的,也是在一个特别有限的道具之内,然后做了一些东西挂在外面,它收起来的时候是插到这个道具中间的,打开的时候是一个非常非常丰富的小店铺。每个还都不太一样。

  我今天带来的产品其实也是一辆小车。为什么刚开始给大家展示那个《货郎图》呢?因为货郎是在宋朝时间,商业比较繁荣的一个时代形式的一个商业模式。今天的主题是限制与可能,我们这个限制是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边,怎么完成一个商品展示的可能。它在收起来的时候,其实是一个 50 公分乘 50 公分的小盒子,它中间有一些可以拓展的组件,全部组装完毕之后,可以拓展成一个 3 米 5 长的展示面。然后在结束这个售卖场景之后,我们也是想要让这个产品,能延长它的使用寿命。所以后续把它拆除之后,还可以变成一个独立的小家具。